1.铁素体不锈钢的锻造
铁素体不锈钢锻件含有少量碳,铬的质童分数为16%〜30% (如20Crl3、10Crl7等这类钢加热和冷却时不发生组织转变,不能用热处理方法提高强度及细化晶粒,只能用锻造方法细化晶粒。它的再结晶温度低,再结晶速度快,加热时晶粒易于长大,可锻性差。铁素体不锈钢锻件锻造工艺要点如下:
1)铁素体不锈钢在600℃时晶粒开始长大,为避免加热过程中晶粒粗化,加热温度不能太高,保温时间不宜太长。常采用的始锻温度为1100-~1150℃,最后一火的加热温度不要超过1OOO℃。为减少坯料在高温下的停留时间,在缓慢加热至760℃后,应快速加热到始锻温度。
2)由于铁素体不锈钢不能用热处理方法细化晶粒,所以在锻造时必须充分锻打,使晶粒细化并保证有足够的变形量和变形均匀。最后一火的变形量应大于12%-20%。终锻温度应低于800℃以防止细化的晶粒重新聚集粗大。但为了避免终锻温度过低所造成的加工硬化,终锻温度不得低于750℃。
3)锻后应分散空冷,快速通过475℃脆化区。经过550℃以上短时间退火(一般为700-800℃),可使已经脆化的不锈钢恢复到原来的不脆状态。
2.奥氏体不锈钢的锻造
奥氏体不锈钢的碳质量分数小于0.25%,铬的质量分数为17%-19% ,镍的质量分数为8%-18% ,如 12Crl8Ni9、17Crl8Ni9等。奥氏体冷却时不发生组织转变,也不能用热处理方法提高强度和细化晶粒,只能进行热锻变形和再结晶。奥氏体不锈钢在髙温下晶粒易长大,但长大倾向没有铁素体不锈钢那样强烈。
奥氏体不锈钢的加热规范与铁素体钢相似,始锻温度一般为1150-1180℃,终锻温度不应低于850℃否则,组织中因析出碳化物使变形抗力增加,锻造时容易产生裂纹。
奥氏体不锈钢锻造工艺要点如下:
1)加热时严格避免渗碳。碳与铬易在晶界上形成碳化铬化合物,从而使晶界附近基体中的铬含量贫化,提髙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。加热应采用弱氧化性气氛。
2)钢锭锻造时,开始轻压。当钢锭变形量达30%后,才能重压。锻造时,应单向送进,避免在一处重复锤击,以防止出现中心十字裂纹。
3)钢锭锻造比采用4-6,钢坯取2-4,视原材料的晶粒度而定。奥氏体不锈钢晶粒度大小对钢的耐蚀性有很大影响。为了获得细晶粒组织,应保证最后一火有足够大的锻造比,其变形量要大于再结晶临界变形程度。
4)变形过程中要求变形均匀,以得到较均匀的晶粒组织。圆饼锻件可考虑下列措施:①采用光滑的平台和砧面,必要时润滑;②平台和砧面预热到150-450℃;③饼坯两端加低碳钢垫板;④采用叠锻;⑤变形时采用间歇压缩;⑥包套镦粗。
5)奥氏体不锈钢冷缩率特别大。锻件在最终成形时,应考虑较大的收缩率(1.5% -1.7%),避免锻件在冷却后因尺寸不足造成废品。
6)锻后空冷。奥氏体不镑钢锻后空冷、坑冷或砂冷均可。
7)为了使锻造和空冷过程中析出的碳化物重新溶人奥氏体,得到均匀单一的常温奥氏体组织,不锈钢应进行固溶处理,即1020-1050℃加热保温,然后水冷。温度不宜过高,保温时间不宜过长,以防晶粒长大。
3.马氏体不锈钢的锻造
马氏体不锈钢碳的质量分数为0.1%-4%,铬的质量分数约为12%-14% ,如20Crl3、30Crl3、40Crl3等。这类钢高温时是奥氏体组织,冷却到室温就转变为马氏体组织,它比铁素体和奥氏体不锈钢硬度高,能用热处理方法细化晶粒,提高力学性能。
马氏体不锈钢加热温度不宜太高,过高组织会出现S铁素体,使钢的塑性下降,锻造时始锻温度一般为1100-1150℃。这类钢导热性差,快速加热易产生裂纹。因此,850℃前必须缓慢加热,待塑性提高以后才能快速加热到始锻温度。
这类钢高温时是单相奥氏体组织,锻造时没有特殊困难,但在 900-950℃范围要避免重击,以防碎裂。最后一火的变形量也没有特殊要求,终锻温度一般在900℃左右。这类钢锻后若在空气中冷却,会立即转变为马氏体组织,锻件内存在很大的热应力、锻造残余应力和组织应力,容易导致表面裂纹。因此,锻后需在热砂中或炉中缓慢冷却,并及时退火消除内应力,降低硬度,以便于机械加工。
更多法兰锻件资讯,就上法兰锻件网